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
行业动态 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动态

二月二抬头见“龙” 一起来看非遗里的中国龙~

浏览次数:621次 发布时间:2024-03-11 09:15 

640.png

自古以来,“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大地被称作“龙的故乡”,我们也自称为“龙的传人”。龙作为代表性文化元素广泛出现在建筑装饰、年画、剪纸、服饰等多种艺术类型中,早已融入我们的衣食住行。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几乎每一个节日都会出现龙的身影,人们通过龙舞、龙灯、赛龙舟,表达对未来生活风调雨顺、喜乐幸福的期盼。


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据不完全统计,与“龙”密切相关的项目有81项,涉及传统舞蹈,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曲艺共6个门类。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我们来了解龙舞、龙灯与龙舟,共同来欣赏非遗里的中国龙,感受丰富多彩的龙文化。


640 (1).png

微信截图_20240311091621.png


“龙”是人们集体创造的“神”,人们将“人”与“龙”紧密相连,把“人”的情感赋予“龙”,希望能够通过“龙”实现“人”心中所愿,龙成为了主司雨水的神,人们每遇大旱或丰收时节,会用祭祀仪式向“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春秋繁露·求雨》中记载汉代在进行祈雨仪式时将龙扎制成青、赤、黄、白、黑五色,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顺序依次舞动。


640.gif

【广东南雄的香火龙 】用干稻草捆扎而成,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夜间舞动,在舞龙前会在龙神上插满燃香。香火龙在每一个村落表演结束后,都会换一次香。(图片来源:“韶关发布”微信公众号)


640 (1).gif

【舞草龙】在上海松江区叶榭镇,每逢农历五月十三、九月十三,乡民用金黄色的稻草扎成草龙,祈求风调雨顺。(图片来源:“上海松江”视频号)


后来这种祭祀时的舞蹈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龙舞。现在的龙舞,集合了中华传统武术、曲艺和舞蹈要素,既是一项在喜庆节令场合出现的传统舞蹈,也是一项能够锻炼体魄的体育运动。在春节、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人们都通过龙舞庆祝节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640 (2).gif

【河南火龙舞】

在河南孟州龙台村,为迎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人们会制作红、蓝、绿、黄、白五色喷火龙,每条火龙内置油沽肚灯,龙尾系五个铃铛,有拜龙王、摆火阵、跳龙门等表演形式。(图片来源:“孟州文旅”微信公众号)


龙舞风格多样、材质不同、颜色各异,以千姿百态的造型组成了龙舞的大家庭:双龙戏珠(三人合舞)、香火龙、百叶龙、板凳龙、断头龙、人龙、凤凰龙、虾公龙、鱼化龙、滚地龙、游龙、拼字龙、打花龙、白龙象灯、水龙、小金龙……体现着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地理区域特点和审美意趣,以力量美、造型美、动律美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和视觉享受。


微信截图_20240311092524.png

在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在各地常见有各式各样的灯会。今年正是甲辰龙年,各地灯会上千姿百态的龙灯让人眼花缭乱。以浙江和河南地区为例,欣赏绚丽多彩的灯彩世界。


浙江温州乐清首饰龙常作为元宵灯会上的“领头龙”走在队伍的最前方。首饰龙一般长5米,高3米,宽2米,仿照渔船结构,前龙头后龙尾,中间龙身,龙身上有80多个亭台楼阁,绸塑人物约300个,通身流光溢彩、华美非常。拨动首饰龙上的手柄,300多个形态各异的古今人物瞬间活动起来,飞天、杀敌、磨豆腐、纺纱……各种场景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640 (3).gif

【乐清首饰龙】(图片来源:“乐清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浙江杭州萧山河上一带,从正月初五到初十七,人们会举行龙灯会——河上龙灯盛会。整个龙灯会包括(农历)初五开光出灯、十五闹元宵、十七化灯等流程,是当地及其辐射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又有龙灯又有会,还有马灯来凑队”,场面气势恢宏,灯彩精美绝伦。河上龙灯会最引人注目的是板龙灯,这种龙灯是“端坐”在板凳上的,龙头缀满五颜六色的亮片,整个龙灯由一截截龙段连接而成,龙段最长可达120段,需数百人共同参与。


640 (4).gif

【河上龙灯盛会】(图片来源:“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


微信截图_20240311092716.png

一说到龙舟,脑海中不禁浮现一个场景:数十名队员统一着装,在锣鼓喧天中,双手拿桨,奋力向前……除了龙舟竞渡,龙舟还可以是载灵之舟和表演之舟,有着多样的功能和寓意。

龙舟有独木舟和龙船两种,舟的形制与龙纹彩绘合为一体,各种龙舟的构造大致相同,船体(包括桨梢或橹)、龙头、龙尾、各种装饰物和锣鼓。龙头多用整块木头雕成,染色后,在竞渡前装在船首。按划船人数,可分为3人、5人、10人的小龙舟,20人至50人的中龙舟、60人至100人的大龙舟,还有200多人的特大龙舟。


640 (5).gif

【赛龙舟】(图片来源:“东莞日报”微信公众号)


用于竞渡的龙舟一般是大头龙舟,船身狭长,两头翘起,线条流畅,高高翘起的龙头,显威武雄壮之姿,有赛龙夺锦之势。在“中国龙舟之乡”的广州东莞市中堂镇,让我们来看一艘威风凛凛的中堂龙船从木料选择到刷油下水,在一锯一凿一刨中是如何“炼”成的——


微信截图_20240311093011.png

微信截图_20240311092941.png

一是“龙骨直”,搭建龙骨时的木料要直,二是“蝴蝶底”,在龙脚和龙骨接驳好后,就要开始做蝴蝶底,三是“做静水”,四是“打封皮”,对船体进行整体刷油。这样制成的龙舟才能符合竞渡的强度和要求。

正月正,舞龙灯

二月二,龙抬头

三月三,祭龙王

五月五,赛龙舟

六月六,晒龙袍

七八月,舞草龙

“龙”有吉祥、好运的寓意,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时间中。人们通过龙舞、龙灯、龙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圆满美好的期盼。龙舞、龙灯、龙舟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向上的


微信截图_20240311093130.png


【内容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网站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

3.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2017-2025 版权所有 内蒙古德爵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蒙ICP备2023000553号-1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