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非遗项目得到了广泛传承和保护。内蒙古非遗就业工坊使非遗得到了更好地扎根发展,让更多人从中获得就业机会并实现个人价值。
内蒙古非遗就业工坊旨在将非遗项目和职业培训有机结合,打造服务于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就业项目,为内蒙古的非遗保护和就业注入新活力。
呼和浩特市布贴画项目
呼和浩特市布贴画项目非遗就业工坊始终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通过独特的技艺和创造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制作出独具韵味的工艺品。工坊自成立以来,依托布贴画、盘扣技艺、玉米皮贴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累计培训妇女、残疾人2万余人次,累计举办培训200余期,带动1.8万人次增收,长期就业人员最高年收入达3万左右,惠及全区12个盟市35个村镇,有效促进了百姓增收、非遗传承及人才培养,为乡村产业振兴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村企融合、共建共赢”的良好格局。
工坊将传统工艺产品制作成适应大、中、小学生体验学习的材料包,多次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课活动。截至目前,工坊已接待研学大、中、小学生及游客30余万人次参观体验传统工艺制作,覆盖全区68所学校。通过非遗进课堂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传统工艺的魅力,加深对非遗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2023年9月,呼和浩特市布贴画项目非遗就业工坊参加了第四届中蒙博览会,展览展示了布贴画、盘扣技艺,有8万余人次的观展人前来参观,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非遗制品。
2023年11月,呼和浩特市布贴画项目非遗就业工坊分别在北京市、长春市参加了内蒙古非遗文创巡展。北京市活动现场观看直播流量达160万人次,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06万元,直播带货线上浏览人数500余万人次。长春市活动现场观看直播流量达88.9万人次,直播带货销售额约87万元,直播带货线上浏览人数200余万人次,不断扩大工坊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内蒙古非遗就业工坊的成立和发展,为内蒙古的非遗保护和就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通过创新、探索和实践,工坊不断提升内蒙古非遗产业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应,让文化和经济、传承和创新融为一体,让更多的人走近非遗,认识非遗,爱上非遗,一起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宝藏发扬光大,为民族复兴和文化强国的实现贡献力量。
【内容来源】内蒙古艺术研究院丨非遗保护中心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网站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
3.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